云门囤景区位于贵州遵义县三渡镇,距遵义市区40公里。乐安江在此穿山而过,留下宽80余米,高100米的巨型山洞,当地人便称为“天门洞”。景区风景分为五个部分:乐安江风光、云门囤水上天生桥奇景、湄江河十里画廊观光、牛角塘景区(观天眼地缝)、夜郎古道。景区属贵州高原典型的喀斯特河谷,青峰如屏倒影江中,景色奇幻多姿。景观层次分明,规模宏大,也有夜郎古道、洞穴岩棺、田园风光、亭台楼阁、神奇火雕艺术品等人文景观。
云门囤,位于遵义县东部三渡镇,这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,是贵州北线旅游极富特色的新景区,从326国道分路,旅游公路沿山谷向东南而下,直达乐安江畔的鱼剑坝,进入风光如画的景区。鱼剑坝属遵义县三渡镇花桥村,河对岸的山地属于遵义县虾子镇红光村。
景区性质
云门囤竟区拥有角口水电站形成的乐安江、湄江库区水面,黔北地区独具唯一性的天生桥和高原峡谷,良好的气候条件 ,是一处以避暑度假为主,兼具休闲、娱乐、观光、探险、科考为一体的优质旅游区。权威专家认为,这是一处以运动休闲、养生度假为特色,兼观光、避暑、文化与自然体验等多功能的临水型休闲度假地。
景区范围
景区地域,分布在大岩门、牛角塘、鱼剑坝、天门洞一带,东至湄江河葫芦塘,南抵渡上关,西北至乐安江鱼剑坝,北部以古盐道——官盐坝——亮碑为界,总面积814公顷。旅游线以水路、陆路构成回环,分布集中,具有良好的空间组合。
主要旅游景观
主要旅游景观有峡谷悬岩、河流湖泊、天生桥、山峰、泉瀑、天眼地缝、森林植被、地质奇观,也有悠悠古道、洞穴岩棺、田园风光、亭台楼阁、神奇火雕艺术品等人文景观,景区层次分明,规模宏大,空气清新,气候宜人,各位朋友不妨饱览山水之奇,共享这人间仙境的灵韵。
乐安江
乐安江古称夷牢水,发源于绥阳县,全长88.1公里,是乌江的二级支流,向南流经遵义县新舟、虾子二镇,穿越绿塘、禹门、保和等山间田坝,下八节滩。然后折向东南,下游河段流入群山峡谷,在雄水滩一带,两岸峭壁直立,水势穿峡切谷。流经端公寨、雄水滩、雌猪塘,直奔鱼剑坝。江水在三渡镇、虾子镇、湄潭县高台镇三镇边界点上的黄莲岗下,穿过云门囤数十丈高的门洞(又称穿洞)汇入湄江。两江交汇处的奇山异水组合,造就了著名的云门囤天生桥地理奇观。
乐安江中游的沙滩人文景区和下游的云门囤景区连成一体,造就了如诗如画的旅游景观,这是一条动静交织的河流,有沉静的库区、奔腾的滩瀑;这是孕育璀璨历史文化和诗歌的河流,清三贤在这里临流放歌,吟诗作赋,江水流淌着禹门寺三百年的梵钟和悠远渔歌;这是一条风光秀丽的河流,集山水林泉精粹,汇农舍山村野趣,鹰掠高岩古树,鱼藏深峡澄潭,云门囤景区集中展现了喀斯特自然山水风光神韵,各位贵宾的光临,将为景区生辉添色。
湄江在云门囤下游的角口汇入遵义湘江,南流至三星场,流入千里乌江。
生态特征
云门囤景区群山环抱,云雾漂浮其间,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凉宜人,雨量充沛,紫外线强度低,林木繁茂。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,间有山柏;阔叶林有枫、樟、板栗、杨梅、冬青、杜鹃等多种,景区空气清新,负氧离子含量很高,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。数十年前这里有野生动物繁多,鹤聚古松,鹰居高岩,猴戏悬枝,虎啸远山。近年虎豹绝迹,各种飞禽较多,有小群野猴出没于林见。
云门囤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,夏日凉爽宜人,是避暑、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。天生桥洞顶,现有一块清朝雍正年间 的修路碑,碑文中,乡人将云门囤比喻为“人间仙境”。
景区地质地貌
据区域地质调查,景区地质构造单元属虾子南北向构造变形区,位于茅坡向斜轴和李家坝背斜南段,被湄潭断裂所截,出露地层的基岩为中下奥陶统,其上覆盖下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浅水碳盐酸及碎屑沉积组合岩。景区地层以下二迭统梁山组、栖霞组、茅口组巨厚层海相沉积石灰岩为主。在晚加里东——印支造山运动中,地层产生拉张上隆和沉陷裂陷巨变,燕山运动中,遵义、湄潭结合部的古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,称为角口断裂带,这次造山运动,奠定了景区现存地质构造和地貌发育的基础。
山水画廊
乐安江和湄江呈“T”字形交汇,两条峡谷相连贯通,形成三方水面。河谷两岸山峰叠嶂,临江侧多为直立断壁重叠的高岩,嶙峋岩石上,海相沉积的层位清楚,风化和溶蚀造成的裂隙丰富,构成神秘的崖画景色。大自然无疑是最伟大的艺术家,造山运动、风雨雷电、水蚀风剥积累几十万年,才形成这神奇的沿江天然崖画。自然风光没有固定的解释,不同的观赏者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图象,阅历丰富的旅行家更懂得欣赏它,解读和品位它,它的美,就在似与不似之间。
这是水上活动功能区,是快乐的、动态的区域,游览项目有鱼剑坝码头、天门码头、牛角塘码头、古盐道码头、水上攀岩、水上游乐、水上时空隧道等。
景区拥有贵州高原典型的喀斯特河谷,乐安江、湄江等河流切割岩层深度300米左右,岩溶地貌发育典型,到处是溶丘峰丛,悬岩峭壁。分水岭地带,伏流、暗河、溶洞、石钟乳多处可见,山顶及悬壁石隙间树木种类繁多,原生岩溶植被完好。青峰如屏倒影江中,景色奇幻多姿。由于景区属于泥灰岩、厚层纯灰岩地层,是地下河强烈发育区,富水地带的多条暗河顺岩层走向排入乐安江。
景区是古战场
湄江是遵义、湄潭两县的界河,云门囤东岸的山岭,属湄潭县的高台镇,这一带险峻山河,曾是古战场。清朝同治元年(1862年)正月,黔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,义军领袖朱明月率白号军进驻禹门寺,二月撤到湄潭县。黄号军集中优势兵力向盘踞在各要塞的清军发起进攻,攻势猛烈,驻扎在云门囤下游度上关的官军“贿关纵贼”,先将囤栅焚毁,不战而先溃。在义军打击下,团练先锋陈超山部大败。徐汉蔚与甘超督团练兵前往增援,均战死。黄号军同时分兵进攻穿洞寨,南路管带陈保堂领兵出战,被义军分割包围,战斗中号军将陈击毙,穿洞寨也随之瓦解。穿洞寨就在云门囤附近险要的山顶。
云门囤山水雄奇
乐安江全长88.1公里,总落差470米,坡降5.3%,流域面积699.2平方公里,河流枯水季平均流量1.1立方米/秒,平均流量9.69立方米/秒。云门囤河口处的海拔高程680米。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。在这样大的落差下,沿岸大小山溪、地下河都排入江中,至下游水势越加壮大,而河流水面越来越低,两岸山岭、悬岩就越发显得高耸入云,岭谷高差可达500米。以两河交汇处最为典型,原生态景观相当雄伟。云门囤天门洞下方原有水位比现在低30米,河水流经此处,洪波巨流汹涌,向东喷射而出,两江之水在这里激荡轰鸣,清代大诗人郑珍专程沿江探险,为云门囤写下气魄豪壮的山水诗,不同凡响,大为景区增光生色。郑珍笔下的云门囤景象是:
郑珍诗《云门嶝》一首
牢江驱白云,流入苍龙门。门高一千仞,拄天气和尊。
荡荡百步中,水石互吐吞。阿房广作乐,巨 洪牛犇。
余波喷青壁,震怒不可训。眉水若处女,春风吹绿裙。
迎门却挽去,碧入千花村。我行始两日,异境壮旅魂。
抉悬自何年,信有真宰存。夕阳一反射,倒树明苍根。
老蝠抱石花,红晕双车轮。仰叹山水奇,俯蹑造化跟。
想是混成日,待与见者论。
沙滩诗人黎庶焘也做诗一首:
黎庶焘《云门嶝》一首
谁凿云门百尺高,洪流穿出万波摇。鱼挟雨腾空去,木魅XX向晚骄。
水石吐吞争一壑,人烟萧瑟带孤樵。山川似此愁真宰,乞与蒙恬气脉消。
湄江画廊
上世纪80年代,在湄江角口筑拦河坝修建角口水电站,筑坝蓄水后,库区水位上升,回水倒灌云门囤下 ,浸位幽深的碧潭,形成现在幽静、古朴、自然的山水景观格局,那种洪波激荡、风雷怒吼的壮伟景象看不到了,此处水深30米。乘旅游船向下游航行7公里,可达角口电站。湄江两岸,峭壁屹立,高崖怪石的缝隙间,居然生长着多种中亚热带特有的原生态绿阔叶树,一丛丛、一片片,构成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象。这浓重的绿色倒映在碧水中,山水交辉,使人宁静清爽,使心超凡脱俗,忘记人间一切烦恼。古人泛舟江上,写了一首词:“无风水面琉璃滑,看山恰似走来迎,仔细看山山不动,是船行。”各位朋友,这好象就是写的此情此景,多么贴切,两岸山色阅不尽,湄江画廊总关情,这里就是回归自然的最佳环境,人间天堂。
莲花峰
莲花峰位于牛角塘,独立石柱高约40M,三面悬崖峭壁,南坡较缓,石柱顶部有1.5亩的平地。由崖体坍塌形成,崖脚乱石散布,石柱和周边组合极像一朵莲花,因名莲花峰。莲花峰
石柱呈方行,当地又称轿子亭。
鸳鸯
鸳鸯本是爱情鸟,雌雄相伴,形影不离,是夫妻和美至爱的象征。双双对对栖息于景区河、湖之滨的灌丛水草间,善游泳和潜水,性机警。雄性鸳鸯红嘴翠羽,非常美丽,如鲜花盛开水面,长这身彩羽,天生就是为了炫耀并引诱异性。它们对环境要求很高,不喜欢人打扰谈情说爱的雅兴。景区鱼虾丰富,它们经常嬉水觅食,掠水低翔,为景区增添无限生机。冬天过完了还不飞走,常住江上。常可见一对对鸳鸯卿卿我我,悠然自乐,更有成群结队的亲密家庭,此情此景,令人回味无穷,难怪古人有“只羡鸳鸯不羡仙”的慨叹,其中的学问很深奥啊。
野生动物
景区自然生态好,环境幽静,野生动物品类繁多,是一个特色。这里水面广阔,江畔林深木古,是白鹭、野鸭、鸳鸯、赤麻鸡、鹧鸪、翠鸟等水鸟的天堂。岩上丛林中,有老鹰、猫头鹰等猛禽。还有雨燕、伯劳、杜鹃、野鸡、锦鸡、大眼吊、八哥、画眉、青管等鸟类。河中鱼类品种丰富,著名的有岩原鲤、青鱼、鲶鱼、鲫鱼、黄辣丁、赤尾子、白条鱼和大虾、河蟹等。当代流行自然生态游,感兴趣的游客不妨多住几天,也许你在江岸会发现野生的猴群,喧闹着跳跃在林间,欢迎远方来客。
老树神的故事
这是景区宝贝老树神,确是一件神物。它长得如此雄壮,主干扭曲,龙纹缠身,乳钉突出,十分苍劲。近根部如长衫履地,造型古朴惊人。
它原来就生长在牛角塘莲花山,不知是什么树,也不知生长了多少年。它有一千条树根,一万个枝桠,经历风雨雷电,屹立山中,虽然老态龙钟,但是冬夏常青。
在开发建设牛角塘景区时,有条重要的原则,就是尊重山川自然风貌,尽量保护树木植被。施工中要修建道路,有两个工人看到这棵老树有些碍手碍脚,便动手把它砍了,砍的时候树干相当硬,砍不动,便挖开泥土砍断树根,从断根处流出红色的汁液,象血一样流了三天,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。砍树的工人XXX将树砍倒 ,得意地朝树干撒了一泡尿,忽然头晕目眩,跌下山崖就摔死了。另一个砍树工人收工后,上吐下泻发高烧,鼓起眼睛说不出话来,这个人后来高烧不退,脚跛手麻到处都医不好,变成了一个傻子。砍树的两个人,一个暴死,一个生怪病的消息传开,当地老人说,是他们砍树神遭了报应。
我们立刻找到这截老树干,连同老树旁边挖出的一个造型神异的树根,仔细一看,也是一件宝贝,长着一个凤头、鸭嘴、龙颈、麒麟身躯,这神物,在山中修炼千年已经成精,正是老树神的坐骑西不像。
古今中外,都有古木崇拜,神话传说,《天仙配》中的槐荫树会为七仙女做媒;新蒲李家寨的古红豆杉会喷雾降雨;祭拜禹门寺河边的水红树,据说可以医脚病,能求财送子;高坪的古银杏树,是远近著名的风水树、神树,求祷消灾祈福无不灵应。中国古代思想家总结诸子百家,创立无行学说,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相生相克,水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。东汉时哲学家郑康成说木为天数,大儒董仲舒说,“木居东方而主春气”,是万物化生兴旺的象征,老树神是木之主,所以凡生辰八字中缺木,或木弱的人,只要为老树神烧香,就会得到补益和庇佑。这也是吸取砍树人的教训,加强生态保护意识,是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深刻反思。
附:
仡佬族三月三祭树节
为了不忘记树木对祖先的恩情,各地仡佬族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过祭树节,提前十天半月,全寨选出有威望的领头人等筹备祭树。从农历二月底起,连续七个晚上,领头人要半夜打着灯笼火把到寨前大树下,用祖先听的懂的仡佬话,喊老祖宗快回来过三月三。并请祖宗保佑五谷丰登,兴旺发达,万事如意。祷毕,在大树脚燃三拄香,点九支烛,烧钱纸,磕了头,才从树下回家。
每年三月三,田不来犁土不翻,全寨祭树。这一天,女性不许出门,男性都要洗澡,穿上干净衣服,到山上最大的树下去祭祖。由寨中年岁最大、辈分最高的长者带头,在树前磕头祭拜,口念祷文,晚辈们虔诚磕头祭拜,拜树相当于拜祖宗。
祭品有一头肥猪、一只大红公鸡,有糯米捏成的一对金龙(金龙和玉龙),还用红米做成九个饭团。杀猪前要做法事,祈念祖先保佑仡佬族六畜兴旺;由位结婚的强壮男青年杀公鸡,祈念祖先保佑全族无病无灾;一对龙是仡佬族图腾的象征;九个饭团代表祖先的九个儿子,即仡佬的九个支系,表示仡佬族各宗支永远团结、人丁兴旺。敬供树神十分严肃,仪式非常庄重。祭祖后,大家围在一起,就地聚餐。餐后,长者走前,晚辈随后,陆续回家,祭祖活动在虔诚的宗教色彩中结束。
有的寨子过三月三“拜树节”,由各户凑集大米、炒玉米花、豆类、糍粑和酒,抬到寨子附近山上一棵古老大树下,杀鸡祭树后,召唤祖先灵魂回来,众人绕大树唱歌跳舞。巧手的姑娘媳妇在古树下做饭菜,将带来的粑和玉米花望空抛洒,大人细娃拣来吃,谓能少生疾病,然后在树下席地野餐、饮酒。欢度三月三“拜树节”,旨在祈求祖先和树神保佑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云门囤的传说
民间传说,古时候,云门囤一带山川秀丽、人民勤劳,男耕女织,过着平静的生活,是一个好地方。当地的山神和修炼成精的水怪想霸占这块地盘,两个妖孽勾结,移来一座搭讪,堵断了这条大河,他们兴风作浪,一时洪水滔天,江河泛涨,冲垮房屋,淹没田土山林,洪水几百年不退,百姓沦为鱼鳖,遭到大灾难,哭声震动天庭。
佛祖慧眼看到了民间的苦难,带着阿难、迦叶二尊者驾云来到云门囤查看灾情,指派人间的能工巧匠鲁班、赵巧师徒为民治理水患,他们隐去时,在鱼剑坝的山岩上留下三尊佛的影子,这就是今天的大佛岩。
鲁班师徒来到云门囤,仔细观察,只有采用当年大禹治水之法,打穿黄莲岗山崖,才能疏导河水,根治水患,解救人民苦难。他二人分工,鲁班从黄莲岗东边向西凿崖,赵巧在山岗西边开洞,合力打穿山崖。师徒奋勇努力,昼夜不休苦战,他们凿下的巨石大如房子,滚滚掉入江中,惊醒的山神、水怪,由于工程浩大,凿到下半夜,山壁仍没有凿通,鲁班师徒累极了,便倚着山岩打了个盹,一时就睡着了。山神捏着鼻子学公鸡叫,水怪使出 妖法,将掉落江底的巨石一一托起,填入开凿的洞中。天亮时鲁班醒来一看,他们开凿的洞不见了,山崖完好如初,真是怪事,只好第二次打崖开洞。他们挥动劈山巨斧,工程进行得很艰难,当天下半夜伸手不见五指,无法施工,狡猾的山神、水怪又使出邪术将洞封堵。第三天早晨,鲁班发现洞口又封住了,知道定有妖魔作怪,师徒二人商量后装作什么也不知道,依然继续从东西两侧凿岩不止。又到了下半夜,赵巧悄悄将一根钢凿深深钉在黄莲岗顶上,镇住山神,公鸡便不叫了;鲁班拔出一柄宝剑投入江中,剑路处只见红光闪闪,鲁班顿时使出浑身神力,朝巨崖当心猛劈一斧,哗啦一声,天门洞开,江水喷涌而出。当时掉下一块巨石将赵巧砸死,鲁班悲痛不已,用木棺将赵巧装殓后,安放在云门囤洞侧的石壁上,今天还在。
洪水消退后,人们发现河中有一条死了的大鱼,一丈多长,背脊骨上深深地插着一柄宝剑。为了纪念鲁班师徒的功绩,从此这个地方就称呼为鱼剑坝了。
赵巧之棺木
三渡镇云门囤北崖岸半岩壁,曾置悬棺,状若船,解放后被人推入水中冲走,当地人传说这就是赵巧之棺木,民谣唱道:“石门万古谁打穿,父老相传是鲁班。自误聪明怜赵巧,孤魂苦守冷崖边。”
据考证,这是古代僚人的岩棺,或称为洞棺。遵义地方,秦汉时古属于西南夷,当地原生土著民族是濮人,唐宋时称僚人,现代称为仡佬族。大批汉族人口是明末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,通过移民来陆续进入遵义的。古代僚人世代生活在山区,明清时称为“古老户”,其丧葬形式有悬棺葬、岩洞葬、水葬、火葬等。古书《炎缴纪文》记载:“仡佬……敛尸有棺而不葬,置之岩穴间,高者绝地千尺,或临大河,不施蔽盖,以木主若圭罗树其侧,号曰家亲殿”,俗以“先堕为吉”。《溪蛮丛笑》这部古书也说:“古僚人埋葬死者,或输之大河”,即为水葬。道光《遵义府?山川》记载:“望军山北有棺岩,峭石凌空,飞猿莫度,半壁洞口置朱棺,远近皆见之”。遵义县西北山盆镇境内的悬棺,或置溶洞中,或置于路边岩腔下,俗称“徕子坟”。本县的“古老户”人曾行悬棺葬,芝麻镇董家沟,李梓高炉村焦黎垭都有“癞子洞”;高峰村提桶河有“癞子坟”,以两条长木凳架棺,“四清运动”中被烧掉。李梓乡高峰村偏洞岗溶洞中,安放早夭的小孩棺木,是为岩洞葬。可见这种葬法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,赵巧的棺木,是云门囤著名的古迹。
夜郎古道
在景区临水悬崖至今保留着长约2000米的古盐道,是古人贩盐的必经之道,并在官盐坝设置川盐的集中转运站。
古夜郎国
春秋、战国时期,今遵义一带处于中原周王朝的职方之外,由仡佬族的祖先濮人部落联盟所据,部落集团组成的方国,又称为邦国,即当时的地方政权。
春秋时,黔北今红花岗区、汇川区及遵义、桐梓、绥阳、湄潭、凤冈等县地,属于鳖国;今习水县四周为 国,今仁怀、赤水二市一带,为蜀国东南境,道真、正安、务川等县的一部分为巴国南境,今余庆县乌江以南部分属 国北境。到了战国时期,黔北成为大夜郎国的组成部分。
民族学者田曙岚先生考证,“所谓夜郎国种人,实系原始据有云贵高原和湘西丘陵地的濮系民族——由濮人到僚人直至现在的仡佬无疑。”
今贵州中西部一带,曾是秦汉以来夜郎通往巴蜀、楚国的交通要道,这段河谷走廊上的古道,留下商贸的遗迹。东西沟通楚国、身毒(今印度),南北连接粤、蜀。夜郎北部,经 国(今四川宜宾),沿岷江北上,直达成都,蜀商常由此通道将濮人地区的年幼人口( 僮)、笮马、髦牛等贩往蜀地,将蜀地的铁器及其它出产贩至夜郎的中心地区,有的还沿 江(今红水河)水道贩至番禺(今广州市)。
石敢当雕像
牛角塘祭牛王
炎帝即神农氏,是中华民族的三皇之一,古史传说中,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创始人,形象是人身而牛首(见《史记。补三皇本纪》),可以塑一象立在牛角塘岸边供人朝拜祭祀,成为牛角塘的人文景观。
牛王节
上古时,没有田地,只有刀耕火种,将森林砍倒,晒干后焚之一炬,以竹签戳地播下谷物种子,任其自由生长,成熟后以蚌壳作镰刀收割其穗,在石碓中用棒舂捣加工后煮食。这种耕作方式,黔北山民又称为“砍火烟”,人们不会耕地除草,在“赶山吃饭”中广种薄收,坡上庄稼成熟时野猪来吃,雀鼠来害,一年到头收不了几升粮食,随处迁徙,辛苦难言。佛见之,感悟人民的苦难,大发慈悲,命天牛下凡帮助人类耕耘,并叫狗随同,从西天带来稻谷的种子。牛慨然允诺,四月八日下凡,甘愿以草为食,肩拖犁铧耕作,从此留在人间,负重耕耘,为民造福。从此,牛成了农家的宝,民间盛传“吃饭不知牛辛苦”的谚语,百姓家堂屋正中的香火上,都列有牛王菩萨的牌位,岁时焚香祭祷。
牛角塘这个地方,山若环屏水如眉,怎么形成的呢?传说当年牛王从天上下界,就来到这里,觉得这里坡坡坎坎地不平,可耕种的田地太少了,山区农民生活很苦。对山有狼虫虎豹,经常到这一带来吃人。有一天,一只老虎咬住主人家的孩子正朝对山跑,牛王气愤巳极,追到河边,老虎巳爬上对岸坡了,牛王运足神力大叫一声,立刻变为身高百丈,用双角去抵老虎,老虎见状不妙,丢下小孩就跑,牛王双角朝老虎抵去,霎时石破天惊,对岸的山峰哗啦啦倒退,被牛角抵成一道半月形的山弯,老虎被挤扁了,变成一堵高耸的悬岩,湄江河就顺着牛角抵出的印子从岩下弯环流淌,灌溉着这片田野。从此,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牛角塘。牛王的神力实在太大了,它顶老虎时,后腿蹬着的山峰竟然破裂,造就了“天眼地缝”景观,破成几块的山石巨岩散开,犹如一朵莲花,因此称为莲花山。牛角塘风水很好,河水抱山而流,弯曲有致,它来自天门,去向地户,造就了这块视野开、山水相依,藏风聚气的宝地,大家观赏这山环水绕的地理精华,必然有很多感悟吧。
为感戴天牛的恩德,百姓就以四月八日牛王下界的日子为牛的生日,给牛放假一天,替牛沐浴全身,用鸡蛋、糯米粑喂牛,为牛祝寿,将粑挂在牛角上,牵至水边让牛看到影子,让它高兴。
直到现在,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人民重牛敬牛成为祖规,相传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“牛王”的生日,在这天举办牛王祭“牛王”,要让牛休息,喂给最好的青草,每家打两个糯米粑,分挂在牛的双角上,将牛牵到水塘或水井边,让牛看到自己的影子,看见米粑,然后取下喂给牛吃,为牛“做寿”。仡佬族奉祀牛王的“牛王节”,表现了农耕文化对耕牛的崇拜。
云门囤景区的有关史料
乐安水:
据《遵义府志。山川》记载“在城东七十里”,源出绥旭之金竹里,南流为绿塘河,经
乐安里穿袁门囤山,与乌江合《通志》。《明统志》云:出筋竹平里山涧,转流入乌江,舟揖济此无险,得以乐安。”
《续遵义府志。卷五上。山川》:源自绥阳城,合郑场之水,经斤竹里入 水,入遵义
乐安,穿云门囤入湘江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曰:夷牢水,或云夷平牢落也,或曰夷语以乐为牢,是故因水名也。郑珍曰:播州遵义县本恭水县,夷牢水经县北一里。所谓恭水、夷牢水,皆是今乐安江。唐贞观中置恭水县,又徙智州,治义泉,更曰牢州,州、县皆以此水名。乐安本唐初置县,属邗州,后属牢州。今遵义乐安里当是唐县地,故尚存旧名。
《播雅。水源》:自绥阳西之斤竹里,曰金竹溪。南流,经遵义东乐安里,乃受乐安之名矣。自黄鱼桥(在绥阳县治西十里)行百二十里,至云门登,巨洞高广,修百步许,水穿登出,会湄潭水,折而西流,会湘江、洪江,迤东下,经黄滩、羊岩,百里许入乌江,俗称西流水。
湄潭水
据《遵义府志。山川》记载“在城东一百里,源出湄潭县,经三度关,流入乌江。”
平播战争中官军攻破三度关
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农历四月下旬,明朝湖广总兵陈嶙、副总兵陈良比率三万官
军从东向西杀入播州,攻破偏桥卫(今施秉县)后,经白泥司、走马坪、北渡乌江,从余庆司(今余庆县)进兵攻打入播门户,播州军事要冲三度关。据陈军探子侦察,大、小三度关两关相距不远,结石为栏,架木为楼,城楼下一道紧窄城门,仅容旋马。大三度关左右两山峭壁险阻,难以为兵。
总兵陈嶙召集将领商议破关战术,四月二十三日夜,派游击陈策、守备白元洁、都司吴时乔三人率官兵前去仰攻关口,悬赏银两,激励士气,将战马勒上口铁,不使鸣叫,各将领兵夜行军,次日凌晨五时聚兵于大三度关关口前,放火炮为信号,齐声呐喊冲锋,打死守关播州土司兵数十名。播军急退回关内,居高临下放滚木擂石,以弓驽、火枪反击。双方战至二十四中午,官军不能得手。
游击将军陈策觅到一条小径,攀藤萝从关左而上,官军尾随进企图从侧翼偷袭,播军以劲驽射击,乱发如雨,陈策身中数箭,幸盔甲坚厚,未受致命伤。家丁陈胜奋其勇武,监阵斩播兵二名。都司吴时乔、守备杨惟中督官兵从关右攀悬崖而上,左右夹攻,分散了播军兵力。
陈嶙亲临阵前,督守备白元洁、陈九经率一万余湖广兵精锐,从中道拥进直攻关口,官兵三而进攻,火炮、鸟铳齐发,打死数名守关者,刀斧手砍开关前巨木排栅,守关播军寡不能敌,败阵后撤。官军乘胜追至第三关、第四关,播军败走,被杀三百余名,官兵夺占三度关。
陈嶙派游击江腾龙率兵攻小三度关,关口仅宽三尺,难以向前,随即令众军士割大量柴草填压,分兵包抄,守备李大谏攻关左,王之谏攻关右,各取小径两面夹攻。陈嶙督兵攻破关门,播军不支,弃阵败入深山林莽之中,官军追杀,斩首百余级。陈嶙克三渡关后,攻下青蛇险囤,会兵海龙囤下。
平播战争中,官军攻克渡上关、望乡囤
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明,朝迁征十五省官军二十四万,分八路
进剿播州。贵州总兵官李应祥、宣慰彭元番、监军张存意、杨寅秋率三万兵力征讨播州,从凯里安抚司经兴隆卫、万丈山、飞练堡、北渡乌江后经瓮水安抚司进军播州城。
杨应龙在播州四方依险要修建关隘,在重要大道必经的津梁渡口处,设关扼渡,驻军屯守。派坐寨陈胡保、张贵銮等领播兵守卫渡上关。
四月十二日,贵州总兵李应祥领兵进攻渡上关,此关距湘江下游的黄滩关三十里。李应祥利用投降官军的播州军人石胜俸、王志甫、王宾等人为向导,仔细研究进兵路径和战略战术,挑选标下精锐募兵三千名,同石胜俸所领骑兵、步兵千余人,连夜出发偷袭渡上关。四月十三日五更天,一支官兵占住渡上关后路,石胜俸率数十骑进至关门前,凄声叫喊打开关门,诡称在前方战败撤退,正被官军追杀,连夜赶来渡上关投奔避难等语,守关坐寨陈胡保见状,令打开关门迎入。城门一开,播军叛徒石朝俸领兵直杀而入,守关播兵完全无备,此时关后的伏兵尽起,杀声震野,在官兵和叛军前后夹攻下,猝不及防的播兵无还手之力。战阵中,官兵将领李师沆生擒陈三保,张奇盛生擒张贵銮,各部官兵共斩首级一百一十八颗,夺获战马九匹,刀剑一百三十一件,俘虏贼属二百八十三名,官兵以轻重伤兵五十九名,阵亡九名的代价,取得夺占渡上关的胜利。
此时,距渡上关不远的播州望乡囤守军,见官兵攻破渡上关,便据险添兵死守。李应祥调集部将蔡兆吉、伍万钟、把总犹鹤、杜廷武,各部队合兵,命播州叛将石朝俸、王宾领所部为前锋攻囤,官军把总兵吴文秀领兵扎于望乡囤后截杀,以防其败逃奔逸。部署停当后,四月十八日夜发兵,十九日五更聚齐发动攻势,官军仰攻险囤,守囤播兵拼死力战,从破晓开战,血战至中午,官军以优势兵力和火炮攻破望乡囤,共斩首四百三十八名,夺获枪械一百三十二件,俘老幼孺一百零九人。官兵轻伤四十三人,重伤三十一人,阵亡六人。
云门登:
前《志》(即《遵义府志》)曰袁门登,俗只呼穿洞,遵义县东之奇境也。横岩飞架,
广孝豁洞穿若城门然。其上丛 排 ,睥睨若城楼在云际下。穿窍通作门,高不知几百尺,宽可五六丈,半悬登留度游屐,半低陷洼下,乐安江水穿流奔喷而出,门外即汇湄潭水,横折绕域以趋。两岸又白岩高耸作崇墉若外郭,约水北行,联涛并浪,掺雪揉云,风雷震吼,使人动心碎胆。满江白石怒涌诡激,碧荡绿翻,漱涤数里始出郭外。转南流乃得平地。洞外两岩蹙天若线,夕阳反射,金碧相灿。斜光透洞顶,悬根倒植,盘曲在撩,流孔下滴若空中飞洒珠玑,弃掷不惜,皆若前《志》。
水既出,南流下不二里,又合湘江。设好事者自合处拿舟关路, 洄以入焉,得不节节称奇,便入洞中以趋乐安,得桑麻鸡犬,当诧为世外境也。
同治元年,黄号贼出没其间,南乡团练陈保堂御之,于此战殁。七月,于钟岳以兵连歼之,似此穷窟,于乱时仍不免于滋扰矣。
郑珍诗《云门登》一首:
牢江驱白云,流入苍龙门。门高一千仞,拄天气何尊。
荡荡百步中,水石互吐吞。阿房广乐作,巨 洪牛 。
余波喷青壁,震怒不可驯。眉水若处女,春风吹绿裙。
迎门却挽去,碧入千花村。我行始两日,异境壮旅魂。
抉悬自何年,信有真宰存。夕阳一反射,倒树明苍根。
老蝠抱石花,红晕双车轮,仰叹山水奇,俯 造化跟。
想是混成日,待与见者论。
黎庶焘诗《云门登》一首:
谁凿云门百尺高,洪流穿出万波摇。
鱼挟雨腾空去,木魅 向晚骄。
水石吐吞争一壑,人烟萧瑟带孤樵。
山川似此愁真宰,乞与蒙恬气脉消。
咸同农民大起义:
清末,黔今爆发咸同农民大起义,与官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战争。《平黔纪略。例言》指
出,黔北咸同农民大起义是官逼民反:“苗祸之兴,半由抑勒;教匪之起,多藉征收。抑勒之弊,官吏、通事、土司、奸商扶同朋比,事不一端,人不一术也。征收之弊,踩戥、踢斛、样盘、零尖、巧取术戈,不在正供,而在格外也。其它厘谷、义谷、田捐、户捐、纤悉毕登,用资炯鉴。”
据贵州巡抚张亮基奏折(载《平黔纪略》):“黔中盗贼,每由迫胁,始而厘税,既而捐输,或指为叛党,或诬为逆谋。破家者有之,禁毙者有之,横罹杀戮者有之。敲骨吸髓,铢积寸累,名为接济军火,实则中饱私囊。及至贼来,皆城遁;贼去,又纵勇抄掠。为盗贼尚有生机,为百姓悉皆死路,盖不见天日者十余年矣。”
咸丰七年(1857)十二月,遵义县火烧舟(今新舟)人朱明月与白莲教首领刘仪顺、何冠一等在思南鹦鹉溪举行农民起义,头缠白布为号,称白号军。同时,黄号、青号义军峰起,在太平天国石达开部支持应援下,各支农民义军举“反清复明”大旗,与清军长期作战,征讨清政府横征暴敛,没收清军屯田,且耕且战,先后攻占贵州几十座县城,打富济贫。
清咸丰九年(1869),农民义军黄号军进入遵义县东南境作战,遵义知县江炳琳率官军和地方武装团练兵前去镇压,黄号军元帅刘八十在团溪两路口设下计谋,袭杀知县江炳琳及帮凶40余人。当时,训导张师敬统率七营,分防县境东部沿江要隘,黄号军首领向宗庆率部进攻度上关,此关及下方古渡口,历来是遵义东通湄潭、直达瓮安、黄平的古道捷径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张师敬部下管带把总周显庭防守严密,黄号军夺关失利,即刻转战到戏子滩,抢渡湘江河,在激战中,号军斩杀团练首领杨子经,团练武装溃败,号军前锋进逼虾子场。虾子民团团首杨子经、寨首方裕丰督团练抵御,堕于马下,其子方廷莲、方廷英、孙方正文急带兵前往救援,均被号军击毙,虾子场上战火熊熊。张师敬飞调马鬃岭、对插垭、高洞子各营出战,亲自率军从亮碑下杨柳田,与从遵义赶去的清军合兵围攻黄号军,黄号军与清军大战于清乘桥,重创官兵。
咸丰十一年(1871),清军和协和练兵撤出湄潭高台、窑上,湄潭知县秦安庆卸任,绥阳边防先锋军亦退出,遵义东南空虚。黄号军首领王廷英率义军渡河,大军攻占渡上关,占领五里坎、大板角关,席卷虾子场。十一月,白号军发展至二十万之众,先后建立营寨数十座,首领朱明月称秦王,发布告揭露清政府倒行逆施,暴敛横征、卖官鬻爵罪行,整肃义军纪律,规劝官兵投诚倒戈。朱明月率大军由湄潭攻克三渡关,新舟禹门寨首黎兆祺率团练阻击义军,大战于高洞子,义军奋力拼杀,消灭了团练兵。然后分兵几路,一支进捣绥阳郑场,逼近绥县城,连营百里。大部队进攻遵义城。
同治元年(1862)正月,黄号军首领、黄平灯花教首聂定邦被封为忠勇侯,以湄潭高台、窑上为根据地,势力大为扩展。领兵由窑上渡河直取遵义,清军头目向宗汉率部扼守虾子场,被号军击溃,退至戏子滩,又退茶园,再退至火金,三天内退兵四十里,不敢与义军交锋。清平团团首田作楫在战斗中被义军斩首,团练兵亦大败而逃,南乡皆惊。向宗汉急调东胜团总首郭维顺、樊善普、邓大章等十三团同来防御,聂定邦指挥大军将其包围歼灭。郭维顺左臂负重伤,被救逃走。
南乡痒生徐汉蔚深知官军贪生怕死,不足以依靠,与痒生甘超联络各地团首,在险要之地修筑了十三座营寨,组建民团,编团兵为六营,以李昆山与团总,举荐陈保堂为管带,驻守南乡团溪西坪一带,分防白沙水、九皇洞各关隘,这些地主豪绅镇压农民义军的反动武装,多为乌合之众,白日守寨,夜出抢掠民财。官军参将邝无斌也驻守九皇。贵州巡抚张亮基奏折中写道:“近年来,带兵各员,更多藉养勇以为生财之具,横征暴敛擅行杀戳 ,甚至纵勇攻寨,肆意迫捐,百姓无路可生,安能不作盗贼。此时创巨痛殷,水深火热,非循良牧令不能为功。况欲举办屯田,招抚降贼,尤非循良牧令不能收效”(载《平黔纪略》)。
同治元年一月,白号军朱明月部进驻禹门寺,二月撤到湄潭。黄号军风起云涌,集中优势兵力向盘踞各要塞的清军发起进攻,义军攻势猛烈,官军“贿关纵贼”,先将囤栅焚毁,不战而先溃。在义军打击下,团练先锋陈超山部大败。徐汉蔚与甘超督团练兵前往增援,均战死。黄号军同时进攻穿洞寨,南路管带陈保堂领兵出战,被义军分割包围,战斗中号军将陈击毙,穿洞寨也随之瓦解。